7月30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团队,在学院指导老师带领下前往昆山元宇宙产业创新中心,开展以“电子智核,产业同行”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昆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杜主任应邀出席本次调研,并与调研团就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了交流。昆山元宇宙产业创新中心悦启数字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付老师为调研团作系统报告,并与师生展开专题研讨,旨在通过深度交流,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新范式。
(图注:实践团在昆山元宇宙产业创新中心合影)
当前,人工智能、元宇宙、物联网等战略性产业加速迭代,推动高校知识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已成为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关键支点。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电子与信息专业学生为主力,组织本次调研活动。团队希望通过校企对接和社会服务,将产业前沿技术与趋势引入校园,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
选择昆山作为调研地点,源于该市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元宇宙产业布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昆山元宇宙产业创新中心面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VR/AR、智能传感与边缘计算等战略性关键技术,构建起“研发—中试—孵化”一体化创新平台。此次活动旨在让团队深入了解产业现状、吸纳先进经验,并积极探索后续合作机会。
在专题讲座中,付老师结合产业前沿图谱,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语音识别等多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他以大型语言模型及生成式AI为切入点,详细解析了其在工业自动化、精准医疗、智慧教育及智能制造等场景中的工程化落地路径,并着重强调了边缘智能在低时延响应与海量数据处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图注:付老师阐述人工智能技术现状)
随后,付老师聚焦元宇宙核心范式,深入解构了 VR/AR、数字孪生、虚拟人 / 数字人、区块链与混合现实等底层架构。通过昆山市数字孪生工厂案例,他生动演示了仿真运行与中试平台如何支撑生产过程可视化和智能优化。在边缘计算与智能感知融合环节,他还分享了中心多级边缘节点架构的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工厂监测与设备故障预测的技术难点等内容。
付老师还从政策与产业布局角度,分析了国内外元宇宙产业纵深发展的机遇,以及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昆山在智能制造、数字创意与创新服务方面的定位。他提出了高校与产业对接的具体建议,如开展联合项目实训、共建实习基地和开发实训课题等。在现场互动环节,师生围绕元宇宙实训课程嵌入、数字孪生商业闭环构建及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等焦点问题展开提问,付老师结合自身实际经验与最新研究成果一一予以解答。
指导教师点评环节,电子信息学院教师表示,此次调研进一步深化了产教融合模式。通过一线接触,团队对人工智能与元宇宙前沿趋势获得了直观认识,这些宝贵经验将反馈到教学体系中,助力教学改革。指导教师指出:“前沿技术正在重塑产业范式与人才结构,高校必须让学生完成从认知、验证到创造的三级跃升,才能真正融入国家创新体系。”
(图注:付老师与电子信息学院指导老师和同学交流探讨)
付老师高度肯定了高校学生的理论优势,但也指出他们在产业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他期待与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邀请学生参与项目研发与孵化工作,实现互利共赢。
此次调研标志着学院与悦启数字校企合作共建正式启动。下一步,双方将聚焦课程体系重构、工程场景共建、评价标准互认等方面,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未来,这一模式将助力智慧产业与应用型人才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贡献力量。
[通讯员:陈茁 王沪宁 郭晓毓 孙毓蔓 俞静秋]
[指导老师:何山 周志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