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资产管理公司与阿曼投资局达成战略合作:开启不良资产处置全球化新篇章

近日,中国五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中国信达、中国东方、中国长城、中国银河资产)与阿曼投资局(Oman Investment Authority, OIA)共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中国市场的不良资产处置展开深度合作。这一里程碑式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国际资本首次大规模参与中国不良资产市场,也为中阿经济合作注入新动能。

一、合作背景:中阿互补优势与市场机遇的交汇

近年来,中国不良资产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受经济结构调整、疫情后复苏压力等因素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已超4万亿元,非银金融机构及非金融企业不良资产亦加速暴露。这一市场为专业机构提供了大量折价收购、重组盘活的机会。与此同时,中国监管部门持续推动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化改革,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吸引了全球资本关注。

阿曼投资局作为中东地区重要的主权财富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超1800亿美元,长期关注新兴市场的高增长领域。此次合作是其首次布局中国不良资产领域,旨在通过参与中国经济转型中的特殊资产处置,获取超额回报并分散投资组合风险。阿曼方面表示:“中国市场的规模与结构性改革潜力,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独特机遇。”

二、合作模式:技术共享与联合投资的创新实践

根据协议,五大AMC将与阿曼投资局成立联合工作组,在以下领域展开合作:

1.联合投资与跨境资本引入:阿曼投资局计划初期注资5亿美元,参与中国AMC主导的不良资产包竞标,重点关注制造业、房地产及困境企业重组项目。双方将共同设计交易结构,利用外资的长期资金属性与AMC的本土处置经验,提升资产盘活效率。

2.技术交流与能力共建:阿曼投资局将引入中东地区基础设施重整、企业纾困等经验,而中国AMC则输出不良资产估值、债务重组等核心技术。双方拟在阿曼设立“一带一路”不良资产研究中心,探索区域性资产跨境流转模式。

3.绿色转型与ESG实践:合作将重点筛选符合碳中和目标的资产项目,例如高耗能企业绿色改造、新能源资产收购等,推动不良资产处置与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

三、战略意义:全球化与市场化的双重突破

此次合作对中国不良资产市场具有多重里程碑意义:

·外资准入破冰:此前外资机构多通过QFII或合资公司间接参与,而此次直接注资标志着中国不良资产市场向主权财富基金全面开放,未来或吸引更多中东、东南亚资本入场。

·处置模式升级:国际资本的参与将倒逼AMC提升透明化运作与专业化水平,推动行业从“简单清收”向“价值挖掘”转型。例如,阿曼方面提出的“跨境债务重组+产业资源导入”模式,或为陷入困境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提供重整新思路。

·人民币国际化助力:合作可能涉及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交易,减少美元结算依赖,助力人民币在跨境资产处置中的使用。

对阿曼而言,此举是其“向东看”战略的关键落子。通过深度绑定中国经济转型红利,阿曼可获取高于传统债券市场的收益,同时积累新兴市场投资经验,为其“后石油经济”转型提供样本。

四、全球影响:重塑特殊资产投资版图

此次合作或将引发连锁反应:

·亚洲市场联动:中东资本介入中国不良资产,可能推动形成“亚洲特殊资产走廊”,促进区域内跨境风险化解经验共享。

·国际机构参与度提升:欧美私募基金、主权财富基金或效仿阿曼模式,加大对中国困境地产、城投平台重组等领域的关注。

·监管框架完善:中国或加速出台外资参与不良资产的税收、外汇管理细则,构建更成熟的跨境投资生态。

五、展望:从合作到生态共建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战略合作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中阿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未来,双方或进一步拓展至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资产联动处置,构建全球化特殊资产网络。随着中国不良资产市场透明度与流动性的提升,其有望成为继股票、债券之后,国际投资者配置中国资产的“第三极”。

结语

中国五大AMC与阿曼投资局的携手,既是中阿经济互补性的体现,也是全球资本对中国经济长期韧性的认可。这一合作不仅为国际投资者打开了一扇参与中国经济转型的窗口,更为全球不良资产处置提供了“中国方案”与“中东智慧”融合的创新范式。在不确定性加剧的全球经济环境中,这场跨越亚非的资本联姻,或将照亮特殊资产领域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