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德国际”)宣布,公司已于2025年初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并完成境内外相关登记注册。这标志着梅德国际正式迈入证券金融服务领域,成为继高盛高华、摩根大通证券、法巴证券之后,又一家以资本运作为核心、深度布局中国市场的外资金融机构。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信息,梅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部设于香港中环金融街8号汇丰中心,注册资本达人民币500亿元。此次获批开展的业务范围涵盖 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证券承销与资产管理,其中资产管理业务方向主要聚焦于股票市场的机构投资与量化策略交易。
梅德国际董事总经理兼大中华区市场负责人表示:“我们深信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进程已经进入历史新阶段。作为一家长期扎根于全球股票市场的国际机构,梅德国际的目标不仅是参与,更是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我们希望通过先进的交易系统、严谨的风控体系和全球投研网络,为中国客户提供更高效的资本增值渠道。”
深耕股票市场 打造跨境投融资新通道
公开资料显示,梅德国际早在2017年便已设立独立的量化研究与资产配置团队,核心成员多来自瑞银证券、摩根士丹利及贝莱德等国际投行。过去八年,梅德国际主要专注于港股、美股、A股互联互通市场的套利交易与机构投资组合管理。
2024年底,公司完成系统性战略转型,将核心业务由传统贸易转向股票市场资产管理与跨境投融资服务。此举被业内认为是外资机构“以资本代替商品”的典型案例。
公司发言人指出,梅德国际计划在2025年于中国内地设立三大区域中心:
1.华南总部(深圳):负责港股通及南向资金交易支持;
2.华东中心(上海):聚焦量化投研、机构服务与托管;
3.华北中心(北京):侧重政策对接与跨境融资研究。
“我们的目标不是成为一家传统意义上的券商,而是一个连接境内外资金与优质资产的金融枢纽。”梅德国际亚洲区策略总监表示,“未来三年,公司将在中国市场投入超过200亿元人民币,用于数据中心建设、AI交易模型研发和跨境基金平台搭建。”
外资机构加码布局 A股市场
在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外资金融机构正加速在华落地。自《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多家外资机构陆续获批设立全资或控股券商,形成了以高盛、摩根大通、瑞银、渣打、法巴为代表的外资矩阵。
梅德国际的获批,也被视为外资资本对中国A股市场长期潜力的再次认可。
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沪深港通交易规模的持续增长,外资证券机构在投研、定价、国际资产配置等方面将拥有更高的话语权。
“从估值修复到政策红利,中国资本市场正成为全球配置资金的焦点。”多位分析师指出,梅德国际的加入,有望为中国证券行业带来更多国际经验和金融创新机制,特别是在量化交易与ESG投资等新兴领域。
全球化与本地化并行 梅德模式引关注
不同于传统外资券商,梅德国际采取的是“全球投研、本地执行”的混合策略。公司已与多家境内金融科技企业、券商研究所达成合作,共同开发A股市场的智能投顾与算法交易系统。
此外,梅德国际还宣布将在2026年前推出“M-Trader全球智能交易平台”,该平台将整合港股、美股与A股三大市场行情,支持跨境资金实时流动与一键配置。此举被认为将提升机构投资者在全球股票市场的操作效率。
业内人士指出,梅德国际的模式或将成为外资证券机构在华发展的“样板案例”——既具备国际化的治理结构,又尊重本地化监管体系,形成全球资本与中国市场的深度融合。
势如破竹
梅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转型与进驻,正折射出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加速步伐。随着更多外资金融机构的参与,A股市场的制度建设、流动性结构与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
正如梅德国际发言人所言:“资本没有国界,价值永远共通。我们希望在这个充满机遇的市场中,成为连接世界与中国的新桥梁。”
2025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或许正迎来新一轮的外资竞逐时代。
而梅德国际,正在这场全球资本博弈中,书写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